药品目录
- 编辑:时运不齐网 - 67药品目录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浙江省温州市海洋生态保护不力,一些开发建设项目违规占用红树林地。督察发现,湖南省环洞庭湖的一些地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洞庭湖湿地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不力。部分船只在澧水干流河道分选砂石,泥浆水直排,严重破坏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督察发现,上海市林地保护工作存在短板漏洞,非法毁林问题突出,林地占补平衡不严不实,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失真。2012年以来,洪湖水质持续恶化,2021年至今一直为Ⅴ类。目前,7个督察组对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7省份开展为期约一个月的督察。
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清理整顿工作不彻底,违规种植死灰复燃。督察组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共性问题,也找准各省份突出问题。座谈会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旨在推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关于政府主导、企业行动、公众参与的要求。
生态环境部法律顾问别涛说。中国与非洲合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行动,支持非洲实施多个相关项目,并同南非、肯尼亚等国签署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合作协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表明,自1970年以来,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9%,约100万个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中国绿发会理事长谢伯阳说: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尽快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识,让每个人能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来。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徐靖认为,要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的目标,离不开坚实的科学数据和信息支撑。近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区域或国际政府间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合作,这些行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官员认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效仿和学习的模式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食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状况》报告显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了许多农业系统的恢复力。座谈会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旨在推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关于政府主导、企业行动、公众参与的要求。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与非洲合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行动,支持非洲实施多个相关项目,并同南非、肯尼亚等国签署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合作协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表明,自1970年以来,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9%,约100万个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东西方合作的重要领域。近日,推进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徐靖认为,要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的目标,离不开坚实的科学数据和信息支撑。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官员姚春生说,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野生动物,促进全球自然生态改善。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中国持续推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近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区域或国际政府间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合作,这些行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此次会议发布了《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同促进绿色发展倡议书》,呼吁政府部门、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一起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中国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在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令人不安,仅仅是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就涉及到30亿人口的福祉,已经威胁人类和地球安全,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来逆转这样的情况。中国绿发会理事长谢伯阳说: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尽快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识,让每个人能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来。专家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各国应团结一致、加强协作,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助力生态保护等相关经验在更多发展中国家复制推广,推动南南合作、完善全球环境治理。
应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家底、了解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因素等,并对重点物种开展动态监测工作。我们在立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需要加快推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项立法,与国际公约接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与20个国家的26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有效提升了大熊猫保护研究能力,促进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生态环境部法律顾问别涛说。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官员认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效仿和学习的模式全球25个国家超过2.6亿人患有氟牙和氟骨症等与氟污染相关的疾病,巴基斯坦有超过1300万人面临地下水氟污染风险。
吉尔吉特半干旱区是巴基斯坦北部氟中毒的流行地区之一,分析该地区地下水中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地下水中氟的运移和富集机制,对实现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高旭波团队系统采集了96个不同来源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岩石样本,通过水文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结合矩阵分解、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技术,综合评估了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半干旱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污染来源以及人体健康风险。地下水氟污染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长期暴露于地下水高氟水平会引起病区社区人群氟中毒和非致癌疾病。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研究员高旭波团队提出了有效的地下水管理技术、管理工具和氟中毒缓解措施,有望为供水安全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依据。
研究发现,该地区地下水氟含量严重超标不宜饮用,高氟水产生的主要来源包括水文地质过程、采矿活动、工业生产及农业污染。相关论文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4023。研究建议从以上4个方面切入,为解除高氟地下水健康威胁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全球25个国家超过2.6亿人患有氟牙和氟骨症等与氟污染相关的疾病,巴基斯坦有超过1300万人面临地下水氟污染风险。地下水氟污染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长期暴露于地下水高氟水平会引起病区社区人群氟中毒和非致癌疾病。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研究员高旭波团队提出了有效的地下水管理技术、管理工具和氟中毒缓解措施,有望为供水安全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依据。相关论文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高旭波团队系统采集了96个不同来源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岩石样本,通过水文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结合矩阵分解、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技术,综合评估了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半干旱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污染来源以及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发现,该地区地下水氟含量严重超标不宜饮用,高氟水产生的主要来源包括水文地质过程、采矿活动、工业生产及农业污染。
研究建议从以上4个方面切入,为解除高氟地下水健康威胁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吉尔吉特半干旱区是巴基斯坦北部氟中毒的流行地区之一,分析该地区地下水中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地下水中氟的运移和富集机制,对实现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4023记者了解到,5个展馆主题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通过游览动线有机衔接。
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设计师张博介绍。展馆以趣味生态和科普教育为核心,融入数字技术、视听互动、虚拟互动等创新元素,是集摄像摄影、主题文创、活动空间、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趣味性生态科普体验展馆。